劉謙EMC全球魔術高峰會,表演全球無人破解的巴格拉斯效果


在葡萄牙舉辦的EMC全球魔術高峰會上,劉謙表演了全球無人破解的《巴格拉斯效果》。在魔術界現年86歲高齡的英國傳奇魔術師大衛•巴格拉斯(David Berglas)於50年前表演了一個經典的神奇魔術,這個魔術由於表演者全程沒有觸碰到牌,並由隨機觀眾完成神奇效果,其神秘和超高難度的手法,50年來無人破解,所以稱其為“巴格拉斯效果”(BERGLAS EFFECT)。

這個葡萄牙舉辦的EMC全球魔術高峰會從7月7日到9日,彙集了33位來自世界各地的魔術界頂尖大師,在一間會議室內,為期三天不斷討論魔術,分享經驗和新作品,並由EMC採用網路全程直播放送給全球的魔術愛好者。這是一次魔術界頂尖的“華山論劍”,而劉謙成為受邀的唯一一位華人魔術師


在魔術界,有一個50年來無人破解的"巴格拉斯效果",現年86歲高齡的英國傳奇魔術師大衛-巴格拉斯(David Berglas)於50年前表演了一個經典的神奇魔術,這個魔術由於表演者全程沒有觸碰到牌,並由隨機觀眾完成神奇效果,其神秘和超高難度的手法,50年來不為人破解,所­以稱其為"巴格拉斯效果"(BERGLAS EFFECT)。

在這次EMC魔術峰會上,劉謙的其中一個表演內容就是演繹他的"巴格拉斯版本",而他也笑稱:"但這次表演特別緊張,緊張程度直逼春晚。"而恰好,大衛-巴格拉斯本人也在­EMC現場,這讓劉謙的這次表演更具特別的傳奇意義。在表演過程中,劉謙把自己圍在離撲克牌超過兩米的地方,全程沒有觸碰到撲克牌,在劉謙成功表演完這個魔術之後,在場所­有的魔術師報以如雷般的掌聲,連大衛-巴格拉斯本人都表示"看不出來劉謙是怎麼做到的。"在活動結束後,巴格拉斯還寫了封信給劉謙,稱"You do it better than me!"


連大衛科波菲爾好奇追問“怎麼辦到的”

由於這次表演是通過網路同步向全球直播,所以在劉謙剛剛結束這個表演的時候,不僅現場在座的32位全球頂尖的魔術師們都完全看不出來,而且全球線上觀看的魔術師們都炸了鍋,紛紛留言詢問:“到底劉謙他是怎麼辦到的?”甚至連知名魔術師大衛-科波菲爾(David Copperfield)也在反復觀看這段表演很多遍之後,忍不住通過他的魔術顧問克裡斯-肯納(Chris Kenner)向劉謙好奇追問“怎麼辦到的?”,並希望下次能和科波菲爾一起好好討論下魔術。劉謙也笑稱:“我騙過地面上最強魔術師和他的團隊了。”不少華人魔術師之後也表示為劉謙感到驕傲:“他在EMC的表現給大家一個機會重新評估華人魔術世界了!”

新聞來源:劉謙魔術師峰會表演高難度魔術 科波菲爾感興趣_新浪網-北美

看了這個短片後, 我被巴格拉斯效果所吸引. 在網上找了些資料,最後在這本書上("The Mind & Magic of David Berglas", by David Britland 對, 就是他, 在劉謙表演中最後發牌的那個)找到一些解釋,跟大家分享一下.


首先,我的討論基礎是巴格拉斯效果是不用托的,或者說是如何在不用托的情況下實現巴格拉斯效果.具體到劉謙EMC表演, 一共用了三個外人.第一和第二是用拋花選的,基本上可以排除托的可能. 派牌的 David Britland 是托嗎? 有可能. 但是David Britland是一個在魔術屆的作者和寫手. 我不清楚他具體的魔術水準有多高.大家能想像張公子在NBA首發上場的可能嗎? (在灰熊還是很有機會的). 最重要的一點是我相信一個用托的表演,一個任何表演者都可以實現的表演,是沒有資格成為傳說的.

根據"The Mind & Magic of David Berglas" (後省略為'書") 上所說, 巴格拉斯效果不是一個簡單的戲法和道具可以實現的, 它是David Berglas所有經驗和技術的大成..如果要用文字具體描述的話,可能要幾萬字.換句話說就是把要點都告訴你,你也做不到,因為你不是David Berglas. 接著,我根據我閱讀和理解書中所說的巴格拉斯效果,來談談它是如何實現的.


我自己的概括是:心理暗示. 巴格拉斯效果是壓軸的好戲, 所以在之前的表演之中, Berglas會利用其強大的控場能力把一些確定的牌和數位, 例如梅花7, 印在觀眾的腦海. 用於表演巴格拉斯效果的撲克牌是預先排好的.怎樣排是第一個難點, 把最有可能叫的牌放在最佳位置就是考驗功力的時候了. 表演開始了, 挑一個觀眾任意說一張牌. 如果觀眾說出意料中的牌,那麼下一步是利用種種的語言技巧引誘第二個觀眾說出相應的數字. 一旦第二部成功了, 其餘的是水到渠成了. 就是這麼簡單.

具體到劉謙EMC表演, 第一個挑了梅花7,第二個挑了31. 由於網上的片子是片段,所以無法推測梅花7的來由. 我傾向于假設梅花7是劉謙的預備牌之一. 劉謙聽到梅花7,他馬上知道這牌是在31的位置上. 看看他是如何引誘第二人說出"31". 劉謙說:"1 between 50, say a number". 為什麼是50, 不是52? 根據書中的解釋,在這種清況下人們是傾向於選擇中間的數值. 1 到 50 的中間就是30了. 而且1和50結合讓人更傾向於尾數是1, 而不是其他.

當然這是書中提起的基本原理. 如何處理情況不如理想的時候, 書中語焉不詳. 這可以理解,因為這是最核心的秘密, 是不可能在書上告訴你的. 書中提到的一些方法是,例如讓觀眾切牌來調順序啦, 或者是用一些更清楚的問題啦: "give me a small number", "give me a number between 1 and 10". 我也沒有很大的興趣看仔細. 希望有高手可以補充。